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警惕“会来事”者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8-18 11:12 作者:吴雅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深刻指明了党内同志之间的交往原则。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会来事”的干部,他们热衷观察领导脸色、琢磨领导爱好、揣摩领导意图,把功夫下在“粘人”而非“做事”上,甚至为一己之私曲意逢迎、拉帮结派,与清清爽爽的原则背道而驰。

这类干部虽数量不多,却危害不小。由于擅长钻空子、做样子,他们往往能成为上级眼中乐于干事、八面玲珑的“好同志”。如果对“会来事”的干部放之任之,甚至不加以识别就提拔使用,会导致“真干事”的干部受冷落、遭排挤,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正之风,不仅影响干部队伍形象,还可能损害政治生态。

让“会来事”者没有市场,关键要在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上下功夫。要鲜明树立实干实绩导向,大力传导“有为才有位,有位必有为”的用人理念,做到凭实绩选干部、用干部,真正把那些勇作为、善作为、能作为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全面听取各方意见,采取一对一座谈、近距离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听取其他干部、同事和相关人员的意见,打消谈话人“不敢说”的顾虑、畅通知情人“能说”的渠道,避免盲目听信“一面之词”。要严格监督选拔过程,规范干部选任纪实档案管理,通过记录留痕,客观真实地反映干部选任工作全过程,将其作为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存在失察失误的,严肃倒查追究责任。

“会来事”干部本身能力不一定差,往往只是缺乏正确引导。因此,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必须坚持“治病救人、抓早抓小”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教育。要念好干部监督“紧箍咒”,通过日常管理监督、廉政教育、关爱谈心等手段,准确发现识别“会来事”的干部。对于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要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治于“未病”,引导他们把心思从“谋私利”转到“做实事”上,帮助其回归成长正途。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要立即大喝一声、猛击一掌,帮助其幡然醒悟、悬崖勒马,避免在违法乱纪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