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的“脸色”就像一把尺子,丈量着主题教育开展的成效。评估主题教育成效应敞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让群众评价、让群众检验,以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
要看群众满不满意。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千评万评不如百姓好评。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是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重要保证。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摆正位置、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经常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请教,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满意指数”。要坚持群众不满意什么,就整改什么,紧紧抓住群众反映最普遍、意见最集中、呼声最强烈的问题,列出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交出令群众满意的答卷。
要看群众高兴不高兴。主题教育既是对党性的锤炼,也是对为民服务的检验。用群众“高兴不高兴”、有没有“笑脸”来检验主题教育,才能确保方向不偏,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对群众高兴的事情,困难再大也要干,特别是要聚焦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民生大事,抓好每一项政策落实,以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换群众的幸福笑脸。
要看群众答应不答应。现实中,少数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反而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不仅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而且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肯定不答应。要想获得群众答应,就要深刻理解把握“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这一系列实际问题,摒弃私心杂念,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用实干实绩换取人民群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