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络投票作为硬性任务“分包”下派,政务App多头开发却功能雷同,下达不切实际的医保电子凭证结算率指标……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10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进行公开通报,其中多起通报问题都与电子化、数字化政务相关。跑偏走样的“电子外衣”,成为形式主义“新马甲”。
比起传统形式主义,“数字形式主义”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隐蔽性更强。不知不觉中,工作群越拉越多、打卡烦不胜烦、手机填表没完没了、视频会开成了“接力赛”,不少基层干部生活在被“指尖形式主义”支配的无奈中。本为简化工作而大力推广的电子政务,非但没有高效便捷服务群众,反而损耗人力财力,加重基层负担。
形式主义披上“电子外衣”,问题不在于数字化工具本身,而在于使用这些工具的人。“数字赋能”变成“数字负担”,暴露出一些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好装门面、认为“干得好不如晒得好”。急于求成,未经充分论证就开发上线各种数字化项目,功能不实用、基层不爱用,最终沦为摆设。懒政思维作祟,过度依赖电子工具,迈不开腿下基层,仅依靠工作群转发、传达。看似热热闹闹、忙忙碌碌,实则掩盖问题、应付敷衍,作风漂浮、不深不细。规矩多、留痕多、指令多,却始终围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转,很难真正触及问题、推进工作、见到实效。
上级急于造“显绩”,下级就想方设法“挣脸面”,把注意力放在电子政务的“外包装”而非实用性上;上级违规摊派投票任务,下级疲于应付甚至弄虚作假;上级习惯用上报数据等方式开展工作,下级就重数字留痕轻结果管理……深入检视“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从领导机关做起,以上带下,上下联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举措,提醒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才能防止官僚主义催生形式主义,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不论新旧,实质都是脱离实际、远离实践。如果评价衡量干部不看工作质量而看留存照片和电子台账数量,不看群众满意度而看刷出来的网络票数和政务App下载量,就会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建立科学监督考核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形成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铲除形式主义土壤。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只是手段,为民服务才是目的。能否解决具体问题、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防止基层创新蜕变为新的形式主义,这是必须把握好的标尺。事实上,是“数字服务”还是“数字形式”,是“智慧管理”还是“智能官僚”,群众看得一清二楚。正确处理数字化技术和现实需求之间的关系,各类政务App该合并的合并、该废止的废止,尽量精减“指尖上的事务”,不让空转的电子政务项目成为形式主义的“温床”。同时,把实用便捷的数字化创新举措推广开来,真正为治理赋能、为工作增效、为干部减负,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