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内蒙古自治区调研时突出强调“久久为功”:在乌梁素海,指出“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在河套灌区强调“河套灌区灌溉工程是千年基业,花了很大功夫,也很值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征程上还要爬过多少坡越过多少坎,考验着历史耐心、战略定力。也就是说,看的是我们的“韧劲儿”。
这股“韧劲儿”,如水滴石穿,如愚公移山,在于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韧劲。
尤其是干事创业,最看“韧劲儿”。
久久为功,这四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却凸显了我们党对于作风建设抓牢、抓实、常抓不懈的坚定态度。
“韧劲儿”之韧,在于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解决问题不可能药到病除、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破立并举、纠树并重。改进作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各方面同时入手,打“持久战”,做到经常抓、长期抓,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永不休止。
“韧劲儿”之韧,在于坚决“不松劲”,坚决“不懈怠”。作风建设都是从解决“小微问题”开始,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突破,一个难题一个难题解决,抓一项成一项巩固一项,积小胜为大胜,才能逐渐汇聚成“宏大叙事”。干事业、改作风好比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必须坚决“不松劲”,必须坚决“不懈怠”,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通过持续发力,永不停步。
“韧劲儿”之韧,在于不甘“小环境”,只要“大气候”。“浇风易渐,淳化难归。”一时改进作风并不难,难的是形成习惯、化风成俗。作风建设,一个“小环境”好了还不够,只有形成了“大气候”,才能取得全局性的胜利。然而,即使取得阶段性胜利,也不能偃旗息鼓,而是要永远吹冲锋号,树立铁规矩,坚守硬杠杠,思想上多一些“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坚定意志,行动上多一些“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毅担当,一抓到底。
我们有了“韧劲儿”,就要说了算、定了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稳扎稳打、勇毅笃行、以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奋斗去达成目标。
漫漫征程,唯坚韧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