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少垒门槛 多修台阶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04-03 11:55 作者:赵磊

  生活中,面对两种不同的情况,我们必须先把脚抬至一定高度,然后再迈出步伐,一种是跨过门槛,另一种是迈上台阶。尽管跨过门槛和迈上台阶都需要抬脚,但在踏出和落地后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门槛内外的落点与起点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面;而迈上台阶则是拾级而上、逐步登高。

  笔者由此联想到服务群众的问题。不能不说,各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上,普遍存在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垒“门槛”,一种是修“台阶”。

  习惯垒“门槛”的党员干部,表现为不想、不敢面对群众,遇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甚至用“按规定”“走程序”等借口推三阻四,导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小问题最终拖成大问题。而善于修“台阶”的党员干部,则表现为主动拿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源头下手,在基层着手,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这就好比将台阶层层垫高,抬脚虽然费力,但落脚点却能比起脚点高一截、升一档,意味着不断开辟新境界、实现新突破。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民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各级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上要达到“上台阶”的理想效果,就需要盯紧抓实两个环节。一方面,端正服务群众的态度。主动淡化“官念”、放下“官样”、丢掉“官架”,深入生产车间,走进背街里巷,下到田野院坝,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求实效。另一方面,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主动锤炼担当作为的过硬本领,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也到困难多、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地方去研究问题,通过条分缕析,找准问题症结,开出破解良方,真正做到对群众的愿望心中有数、对突出的问题情况明白,为做好决策、制定政策、推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