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2022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陕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就业答卷”:城镇新增就业42.9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1.9%,农民工就业保持稳定,困难人员就业3.52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这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既得益于我省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也得益于创新创业的带动效应和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促进效应。
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加深。我省经济恢复向好基础尚不稳固,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部分行业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企业稳岗压力有所加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同时,劳动者的技能素养与岗位需求存在落差,稳就业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今年我国发展具备较好基础和较多有利条件,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稳经济各项举措进一步落实,我国经济继续恢复。而经济有发展,就业就会有保障。国家层面各项凸显稳就业、保就业目标导向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和落实落地,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强劲支撑。同时,从陕西自身来看,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盘更为坚实、质效更为提升、基础更为牢固,为就业长期稳定提供了根本保证;今年我省开展“三个年”活动,狠抓高质量项目、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孕育巨大发展潜力,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用心用情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为促进就业夯实了人力资源支撑。用好发挥好这些积极因素,稳就业就有了坚实基础,就能在应对困难挑战中,确保陕西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必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扩大容量、保障重点、强化培训、提升服务,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系统性的工作来抓,以持续强化政策的协同性、集成性、实效性稳定政策预期,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运行同步恢复。要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稳步拓展公共岗位、基层岗位,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支持自谋职业、灵活就业,持续强化项目拉动、产业带动,不断扩大就业“蓄水池”。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用好动态精准就业服务系统和“秦云就业”平台,深入实施就业服务提升工程。要紧盯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增强就业帮扶和职业技能培训成效,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要积极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强化培训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要进一步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帮助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纾困增收。
就业是社会“稳定器”,也是经济“晴雨表”。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省各地相继开展了“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线下招聘接连举办,线上招聘持续不断,人头攒动、人气高涨的场面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返岗复工的速度和劳动力市场的热度。新形势下,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全力稳就业、保就业,努力开新局、应变局,既能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也能让更多人有业可成、有梦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