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心存敬畏,心中有“怕”,是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一个人能否行稳致远,最大的考验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智者不惑,勇者善“怕”,勤者不贫,廉者不腐,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越要小心谨慎。事实充分证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变质,就是忘记了“怕”字。胆子越来越大,私欲越来越膨胀,背弃初心使命,丧失理想信念,把规矩制度当作“稻草人”,把群众意见当作“耳旁风”,在追逐名利中迷失,在放纵欲望中沉沦,什么地方都敢去,什么朋友都敢交,什么饭都敢吃,什么礼都敢收,不知不觉中滑入了违法乱纪的深渊。面对组织信任和手中权力,党员干部只有心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心态,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新时代的答卷。
心中有“怕”,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作风。有人曾问“时代楷模”廖俊波:“你最怕什么?”他回答:“我什么问题难题都不怕,最怕人民不满意。”其敬畏之心、谦卑之心让人感动。党员领导干部心中有“怕”,行使权力时,就会对法度的规则存有敬畏,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怕”是警钟长鸣,可以让人警觉;“怕”是清醒良药,可以让人头脑不昏;“怕”是照妖镜,可以看出一些人本来面目;“怕”是“助推剂”,可以让人不断进步,永葆本色。
“怕”,不是做给人看的表演,更不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伪装,它是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律己的基本要求,道德评判的重要标准。时刻牢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心中有“怕”并不是怕任务、怕担当,更不是瞻前顾后、畏手畏脚,做太平官,当好先生,而是要做到“知其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在权力面前,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在事业面前,激扬“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闯劲;在矛盾面前,迸发“敢于亮剑,动真碰硬”的精神,真正做到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得罪人,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于一体,以实际行动递交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
(作者单位:审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