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人才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共同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要广开门路吸引人才进入农村,实现由“少”到“多”的变化,增强乡村发展智力支撑;精心培育盘活本土人才,发挥引进人才传帮带作用,带动本土人才成长,打造“永久牌”人才队伍,实现从“多”到“优”的变化。注重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激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使其志气提起来、智力动起来。统筹“城”与“乡”,鼓励城镇医生到乡村卫生院坐诊,支持专家到农田实地指导,全面盘活城乡两端人才资源,带动资本、信息、技术和文化向乡村流动。
坚持“留人”与“留心”并重。家乡因乡愁而美丽,乡土因人才而富足。近年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变化、科技农业发展,返乡创业逐渐成为新潮流新趋势,出现青年返乡、乡贤回归等“新回乡”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乡寻梦。要打好“乡情牌”“乡愁牌”,吸引乡村人才回归,完善乡村创业支持政策体系,给政策、给机会、给保障,支持“土专家”“田秀才”创新农业生产,成就“新农人”“农创客”的创业梦想,鼓励还乡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要完善乡村公共设施建设,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留住田园风光、诗意山水的美丽乡愁,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找到理想实现之地、心灵安放之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营山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