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厚植更加优质的营商“土壤”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2-11-22 08:10 作者:陈艳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土质”好不好,“肥力”足不足,直接影响企业活力。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日前,我省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具体举措(以下简称《举措》),瞄准当前陕西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从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等5个方面列出了50条实实在在的举措,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方式,为企业纾困,激发市场活力。

制度性交易成本指的是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因遵循法律、规章、政策而需要付出的经济、时间和机会等各种成本或费用。当前,“放管服”改革被社会各界视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先手棋”。得益于持续推进的“放管服”改革,近年来我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据统计,去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93.66万户,同比增长15.47%,实有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12位,全省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5.36户,全国排名第8位。

但是,眼下仍有不少企业感到负担较重、生产成本高,其中制度性交易成本占大头。不少企业吐槽,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相对明晰,但制度性交易成本种类繁多、弹性较大、边界模糊,成为企业经营的“痛点”,比如中介费、评估费等领域的支出较多,有的项目利润还不如中介费高,甚至暗藏“灰色地带”,拖累企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所部署的5个方面的任务,正是着眼于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将“放管服”改革引向深入,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方式,激活市场“一池春水”。综观《举措》,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方式有两种:一为开源节流,二为管好“看得见的手”。在开源节流方面,《举措》要求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从而破除隐性“玻璃门”、消除弹性的“弹簧门”;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推动降低物流服务收费等,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在管好“看得见的手”方面,《举措》明确,积极探索在安全生产、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避免对市场主体正常经营活动带来不必要干扰;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机制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让这50项举措实实在在惠及企业,还需要各部门加快谋划“路线图”“时刻表”“施工图”。这项改革推行得快与慢,检验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当前,“放管服”改革进入深水区,党员干部要主动担当、苦干实干,结合工作实际加快制定具体配套措施,把每一项工作都抓得更实更细,才能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厚植更加优质的营商“土壤”,为稳住经济大盘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