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领导干部是“上”还是“下”、是奖还是汰,全方位立体化考准考实是关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是工作状态还是茶余饭后,在不同的视角、环境以及场景下,领导干部会给人们不一样的印象,对其评价就可能会“各执一词”,甚至判若两人。为领导干部画像不是“盲人摸象”,将听到的、看到的“一画了之”,而要站到“台前”和“幕后”,将工作和生活中的形象结合起来,如此才能画得精准、传神。考察干部重点要看是否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坚定理想信念;是否站稳人民立场;是否胸怀“国之大者”等。要重点看汇报书和实绩表有无出入,“个人说”和“群众谈”是否一致,少看润色添彩的注水材料,多读勤政为民的干货文章,是否存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现象,是否存在布置工作高高举起,推动落实轻轻放下等问题。要把目光放在“8小时之外”,重点要看个人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是否清清爽爽,个人兴趣爱好是否高雅脱俗,是否关注家庭家教家风等。
个人的成长成才主要取决于自身,但也离不开环境、平台、组织等元素共同形成的集体力量。要清醒认识到,个人是集体的单元,集体是个人的集合,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任何把个人进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自身努力的行为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同理,任何忽视个体主观能动性而强调集体绝对作用的说辞也是武断的、不理智的。考察干部要看在全局中的作用,重点要看是否结合地方实际,从全国、全市、全区角度谋划一域工作情况;是否在工作中团结协作、搭台补位;是否做到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要看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重点要看面临重大疑难问题是否有法子、有点子,遭受重大挫折之后是重整旗鼓,还是偃旗息鼓;在个人进步上是强调个人作用,还是突出组织栽培。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