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党员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2-10-12 11:51 作者:潘铎印

  问题意识是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对问题、推进工作应具备的素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做好各项工作,才能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当前,有些党员干部缺乏问题意识,或看不清问题,或找不准问题,或掩盖问题,或无视问题存在;有的党员干部发现了问题,却不敢触碰,回避问题;或不想解决问题,将矛盾上交、责任下移,这都严重阻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认真解决问题,是我们党员干部对能力素质的挑战,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

  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鲜明特征。马克思说:“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提出来时,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问题意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观能动性越强,越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发现问题是能力与素质的体现。看不到问题或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从现象中看清本质,从细节中发现问题苗头,把各种问题找出来,尤其要善于发现那些阻碍发展、群众关心的紧要问题。及时把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将一些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研究问题是关键。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视问题,甚至掩盖回避问题,使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隐患酿成大事故。党员干部发现问题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扎实深入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前因后果,弄清问题的根源,找准问题的症结,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不让问题成为难题,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透,使各项工作缜密而务实地推进。

  解决问题是根本,是党性与责任的考验。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深化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解决问题。党员干部要担当尽责直面问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务实作风,抓早抓小、从苗头抓起,努力寻求破解之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积极破解改革发展中各种难题,在破解问题中推动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