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艺精湛、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着力激发技能人才创造活力,不断壮大规模、稳步提升素质、持续优化结构、稳定增加收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健全培养体系,促进供需匹配。针对当前仍存在的“招工难”“技工荒”等问题,精准供需是解决之道。要结合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技能人才供需预测和培养规划,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要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创新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鼓励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
完善使用制度,实现技高多得。使用是培养的目的,是让强大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的必要手段。要鼓励高技能人才在岗位上发挥技能、管理班组、带徒传技,鼓励企业根据需要,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揭榜领题”以及参与重大生产决策、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的制度,实行“技师+工程师”等团队合作模式,在科研和技术攻关中发挥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要鼓励技能人才通过兼职、服务、技术攻关、项目合作等方式更好发挥作用,并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引导企业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强化激励表彰,厚培工匠精神。随着对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宣传报道力度的加大,一批批大国工匠的奋斗故事愈发深入人心,更多人受到启发和激励,立志立足平凡岗位锤炼工匠精神,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有所提高。要持续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国家级荣誉适当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对在技术革新或技术攻关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要给予奖励,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可实行特岗特酬。要加强对技能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认同。
(作者单位:北京市永定门接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