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干部下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和调整方式等进行了细化完善,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不是为下而下,而要合理运用下的方式,树立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更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培养不易,能修不弃。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对于调整下来的干部,不能“一棍子打死”,只要有挽救的余地,能够积极改正,就应为其提供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机会。要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讲清下是干部队伍发展建设的新陈代谢和正常流动,更是组织对其提醒教育、关心关爱的一种方式手段。针对下来后思想上有包袱、心理上有压力、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后遗症”,要注重发挥组织作用,加强跟踪教育管理,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状况,对存在困难的要及时帮助解决,对存在问题的要及时提醒教育。
对于下的干部,不能一下了之,放任自流。下是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领导职务所作的组织调整,下的对象仅是离开了领导岗位,而不是退出了干部队伍。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不能因为其曾经的领导身份而不敢管,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而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监督,教育引导下的干部正确面对进退转留,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干部是党和国家的中坚力量,要引导其继续发挥作用,在准确认定下的情形后,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做到人事相适、人岗相宜,发挥其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使得干部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