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定于今明两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破陈规除陋习,去歪风树新风,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多年来,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彩礼过高现象。有些地方结婚民俗中“一动不动”是标配,“万紫千红”也常见。“一动”是汽车,“不动”是房子;“万紫千红”则是1万张紫色5元纸币,1000张红色的百元钞票。此外,还有“万里挑一”“六六大顺”等说法。高价彩礼会使情感表达演变成物质交换,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婚姻门槛。除高价彩礼外,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农村地区持续蔓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支出负担沉重。无论是涵养乡风文明,还是完善乡村治理,都需要对农村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进行积极治理。
宝鸡市金台区是全国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近年来,在金台区蟠龙镇,村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规范全村红白事的操办,对婚嫁彩礼统一限高,鼓励“低彩礼”“零彩礼”,举办内涵丰富文明节俭的现代婚礼。当下的蟠龙镇,满月宴、升学宴、建房宴、乔迁宴等一律变成了家宴,借钱也要唱大戏的“孝顺”变成了厚养薄葬,红白喜事完全回归了本意,不再是村民的沉重经济负担。
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就是要指导各村开展村规民约制定修订,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出台约束性措施,明确告诉农民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红白喜事等应该怎么操办、不该做什么。
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让爱情回归本心,让婚姻回归本质,让人情始终是真情;让孝心与厚养常在,不再注重送终的“仪式感”;少攀比重实际,不要为了面子负债累累。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情摆脱利益的束缚,让生活摆脱额外负担的困扰,让乡风文明之花常开、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