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让“能下”通路更畅达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2-09-08 09:48 作者:王涛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出台以来,许多地方在“为何下、何时下、怎么下”等方面作出探索尝试,完善了制度保障,浓厚了干事氛围。但“难下”问题依然存在,有的用“退”“转”取代“降”“免”,有的以就地转岗、退出领导岗位作照顾性安排,有的隐性复出、另起炉灶,令“下”的制度刚性大打折扣。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让干部能上能下,根本是为了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活水,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源源不断释放干部动能,激发干事创业主动性创造性。如若“登台容易下台难”,长此以往,眼明心亮的群众不认可、埋头苦干的干部不买账,容易滋生“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庸官懒官,从而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甚至贻误党的事业发展。

  “难下”难在如何将不胜任、不适宜的干部及时调整下去。要将标准“晒”出来,结合实际探索试行“负面清单”管理,通过调查研究、开门纳谏、反复甄别,明确“下”的情形、依据和要求,划出“一票否决”的红线,确保“下”之有据。要盯紧“能下”认定环节,注重群众评价,将一些虽然够不上违纪违法,但让群众糟心痛心寒心的言行也纳入监管视线,确保对症下药、挺纪在前。对抱摊守业、畏畏缩缩、敷衍塞责的太平官、糊涂官,应坚决果断作出调整,绝不让其继续“躺平”“躺赢”。同时还应鲜明亮出干部考核刚性标尺,结合巡查巡视、审计信访、督查考核等渠道,延伸考察触角,近距离考准实绩表现,将政治硬、敢担当、善攻坚的好干部用起来,把信念薄、履职弱、作风虚的干部拉下马,真正让“上者”信服“下者”心服。

  让“能上能下”通路畅达,还需做好“后半篇文章”。对于“下”的干部应“一人一策”,提高人岗匹配度精准度,加强跟踪管理,完善党性教育、心理关爱和回炉培训,防止“一下了之”。对脱胎换骨、表现出色的干部,扫清顾虑用起来,让其有奔头有盼头。应坚决祛除“下必有错”“有错才下”的陈旧观念,加强“能上能下”典型宣传,用鲜活案例和现身说法,共同营造激励担当、保驾干事、宽容失败的政治生态和浓厚氛围,真正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