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系统、科学、深刻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高等学校要与时俱进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善用“大思政课”,帮助广大青年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励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的课程目标要站位高远、定位清晰。一是要准确把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既是我国教育一以贯之的根本任务,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要通过“大思政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二是要深刻认识思政课的政治立场与价值导向。思政课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大思政课”的课程内容要守正创新、生动鲜活。一是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思政课要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培养学生运用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推出一批精品思政课。思政课是一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课程。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这里面,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挖掘中国精神、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校史资源中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等,进行艺术创作后引入课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历史融入思政课。通过讲好国之重器和尖端科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奋斗史,讲好科研人员勇挑重担,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爱国奋斗故事,用更加生动鲜活的课程形式引导青年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
“大思政课”的课程教师要德高身正、视野开阔。一是要引导思政课教师争做大先生。“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思政课教师是教育学生勤学修德、锤炼品格、塑造价值的思想引路人,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二是要打造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长期的思政课教学实践表明,思政课教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对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高校应持续优化调整思政课教师队伍,吸纳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专业教师、优秀校友、学生理论宣讲团等搭建思政课教师队伍。党团干部要结合自身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把握和对国家政策的理解,辅导员要利用扎根在学生工作一线熟悉学生思想和生活状况的优势,专业教师要结合最新科研进展和破解核心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优秀校友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环境,学生理论宣讲团要充分利用实践调研成果,把这些鲜活生动的“思政教材”注入思政课堂,让学生更有代入感,让思政课活起来。
“大思政课”的课程实践要立足社会、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一是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一线、到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奋斗一线、到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的突围一线,通过实践体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积极奋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二是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围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寻找与经济发展、企业转型、社会热点、革命历史的结合点,科学设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与实践项目立项,根据调研要求开展专项社会调查与研究的理论与调查报告撰写方法培训,让学生主动感悟实践、探寻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从而认知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奉献社会,进一步实现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加快开辟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