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引进人才贵在“合适”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2-08-11 09:03 作者:谢强 赖柏舟

  人才是艰苦边远地区发展最急需、最紧缺的资源。艰苦边远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引进人才要注重匹配度和适用性,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大量实用型人才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要走出学历崇拜、职称崇拜、名校崇拜,正确处理好“高大上”与实际效用的关系。要对现有人才的数量、专业和效益等进行全面摸底、综合分析、科学评判,结合产业发展和本地实际,从数量、专业、结构等对人才需求做出科学的评估。要打破条条框框,把务实管用作为真正的人才硬标准,坚持“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引什么”的靶向引才需求导向,立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优先满足“急需”“短板”,既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领军团队,也要吸引科教文卫专业人才队伍、乡土人才队伍、技工队伍,实现人才与实际发展需求相适应,避免“唯高是引”“水土不服”“装点门面”。

  本土人才在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他们对本地有深厚的情感,对本地的情况也更加熟悉,提出的办法更符合实际,且他们的根基、家庭、人际关系都在本地,相对外来人才群体更具稳定性。要在注重引进“他乡的凤凰”的同时,也高度关注“本乡的麻雀”,着力提升本土人才质量,增强本土人才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能力。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土人才召回和培养规划,着重围绕服务民生和产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重点瞄准本籍在外优秀人才开展招才引智工作,安排专人联系动员所需专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要用好政策,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依托重点工程、骨干企业和开发区、工业园区搭建引才引智平台,鼓励本土人才“破土”、外出能人返乡、大学生村官扎根。

  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多在自身优势上动脑筋、想办法,开展错位竞争,建立比较优势,不比待遇比平台,不比物质比情怀,以地方发展、产业布局为依据,从事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考量,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要积极发挥国家重大项目的集聚效应,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为人才打造建功立业的平台,吸引有意愿、能适应的人才“竞相来投”,做到供求合拍、合理用才,确保来的都是想要的、需要的、对口的人才,愿意来的都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

  (作者单位:新疆阿克苏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