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党员干部要善把人民放心间,善听民意、善解民忧、善为民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
善听民意,甘做为民服务“传声筒”。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从一百年前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成长为如今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我们党能够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永远的“传家宝”。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初心,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多走访、勤调研、听民意、察民情,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与人民群众多谈心、多唠嗑,从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中听到真心话,从群众的抱怨和牢骚中找到短板与不足,对群众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躁,以“诚心”换得“真心”,用“情通”实现“理达”,让群众敢说话、说真话,当好为民服务“传声筒”。
善解民忧,愿做心系群众“解语花”。为官应立公仆志,从政最贵爱民心。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国之大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党员干部不是高人一等的“官老爷”,要摆正公仆与主人的位置,不能坐等群众上门“要答案”,而是要主动带领人民群众到困难“第一线”“最前沿”找答案。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当好老百姓的官,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置顶,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和人民群众一道想对策、谋出路、解难题,把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当好人民群众的“解语花”,争做人民群众最信赖的人。
善为民事,争做无私奉献“燃灯者”。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起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浩如烟海的百年党史中涌现出无数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优秀共产党员;谷文昌带领东山县人民苦干实干,历经14年把飞沙走石的荒岛变成生机盎然的宝岛;原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以带病之躯同人民群众并肩作战,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李保国扎根太行35年,初心不改、矢志不移,坚持用科技染绿荒山,带领当地10多万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处处彰显着他们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筑牢初心、坚守初心、践行初心,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舍我其谁挑重担”的责任担当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善为利民之事,多谋民生之福,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