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打翻“躺平”干部的“舒适床”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2-08-04 09:56 作者:单博闯

近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的关键时期,“躺平”干部在岗位上尸位素餐、无所作为,必然辜负于党、失信于民,必须坚决纠治“躺平”思想,打翻“躺平”干部的“舒适床”,营造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出现“躺平”现象,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外部因素。从主观层面看,有的干部或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或是“船到码头车到站”松松劲,或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求平稳,甘做“井底蛙”“桃源人”;从外部原因看,有的晋升机制不畅通,有的正向激励不到位,“干与不干一个样”,有的人员岗责不明确,能者多劳庸者闲。因此,必须深挖根源、探究成因,为精准有效治理“躺平”现象指明方向。

慧眼如炬识清“躺平”干部。“躺平”干部具有一定的伪装性、隐蔽性,必须擦亮双眼,坚持近距离、全方位、多角度考察识别,注重听看结合、多方印证,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做到公心识人、全面识人、动态识人,把那些整天“挂着空挡踩油门”的“躺平”干部识别出来,让“躺平”干部躺不住、无处藏。

对症下药纠治“躺平”思想。任由“躺平”干部滋生蔓延,会产生“破窗效应”,对干事创业氛围造成极大伤害。减少“躺平”干部的出现,必须坚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树牢“发展不进位、干部就让位”的导向,真正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纠治“躺平”思想,还要加强对干部的激励引导,突出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对表现优秀的干部及时大胆提拔使用,让实干者有位晋位,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同时,发挥约束和警示教育作用,对主观上甘于“躺平”的干部,必须板起脸、瞪起眼,从严监督问责,让“躺平”者失位挪位,倒逼干部克服“躺平”心态、改变“躺平”状态。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