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切实改进基层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基层是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既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也处在直接服务群众的第一线,自身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着为民服务的质效。
当前,工作作风不实在基层干部身上有多种表现形式,有的热衷“躺平”,不想干事、不愿干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庸碌无为混日子;有的擅长“表演”,面对群众诉求满口承诺,开的却是空头支票,表态回应之后便再没下文;有的满足“虚功”,喜欢工作中搞花架子、空壳子、造盆景,贪图锦上添花、好大喜功;有的为群众办事情被动应付、慢慢吞吞,四平八稳,效率低下,总拿惯例当依据;有的习惯“变通”,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瞻前顾后、挑三拣四、讨价还价,寻找各种理由推脱。以上基层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背后,反映着一些基层干部党性不强、宗旨意识不牢、政绩观有偏差,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整治纠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社会历史根源,也有思想认识根源。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常掏灵魂旮旯,在改进作风上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要注重加强行为引导,组织基层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厚植人民情怀,心怀“国之大者”,身体力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担当实干、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要发挥督促指导作用,运用督导检查、提醒谈话、业务培训等方式,集中解决基层干部中存在的“推拖庸懒散慢疲”等问题,让“心中贼”无法侵心袭扰。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