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奋斗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2-07-26 07:25 作者:席晨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发布的一则宣传母校的短视频火了。视频中,他用略带方言的普通话介绍:“欢迎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都挖地……”话音刚落,身后传来同学们正在试验田里开拖拉机的响声。“土味”十足的场景,带有“反差”的小剧情,一波“反向宣传”戳中人们笑点,引发大量网友关注与点赞。

  这则看似无厘头的招生宣传短视频缘何出圈?不少人认为视频接地气、质朴而真实。不同于那些以环境优美的校园、“高大上”的科研成果等为主要内容的招生宣传片,这种去掉滤镜且突出自身特色的宣传方式,看似“粗糙”却满是真诚,让不少考生感受到了农业类大学的独特魅力。此外,视频将高校日常的学习、生活场景原汁原味展现在大家面前:开设在田间地头的实践课,操作自主研发的耕地机,一张张晒得黝黑却笑容灿烂的面孔……通过镜头,人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该有的模样。他们并非“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进得了实验室,下得了庄稼地,开得了高端农机,学习、科研、实践,一样都不缺。正如网友评论:“脚下有泥、眼里有光,这样的大学生活太酷了!”

  无独有偶,一张中国科学院大学麦田里的毕业照也在这个夏天走红。照片中,三名学生簇拥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勇,他们身后是一片即将成熟的金灿灿的小麦试验田。麦田里的毕业照反映出粮食丰收的景象和学业丰收的幸福,被网友称为“最美毕业照”。

  事实上,无论是“土掉渣”的招生视频另类出圈,还是麦田里的毕业照收获一众点赞,都生动地展现出当代青年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风貌。一大批青年学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科研的根扎在泥土里,用汗水与坚守诠释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正遵从内心所想,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拥抱世俗意义上的“冷门”专业,将火热的青春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科研领域,用最朴素的方式去追求梦想。他们参与了一株株植物的春种秋收,研发了一个个新品种,突破了一项项关键领域技术难题,也在土地上收获了自己的累累硕果。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相信在金秋九月,会有更多学生怀揣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走进学校、努力学习,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将奋斗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