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学会“每事问”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2-05-11 10:01 作者:金之平

  “每事问”,语出《论语》。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学会“每事问”,是更好服务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方法。

  “经常上门坐一坐,大事小事问一问。”这是静海区红星里社区网格员们常常念叨的一句话。依托116个党群服务站,静海区党员干部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米”,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党员干部多动动嘴、跑跑腿,主动发问、勤于发问、持续发问,群众有什么“急难愁盼”,就能“浮出水面”,思路方法也会随之涌现。

  事实证明,事情办得好不好、问题解决得是否到位、政策能否得到有力落实,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如果看问题、做工作全凭“想当然”,那么即使出发点和想法再好,也很有可能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以致处处碰壁。放低身段,把自己当作小学生,虚心向群众求教,问一问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在哪,工作自然就有了用劲发力的方向,问题解决起来也会更加顺手。

  “问”,就要和百姓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正是这样与群众掏心窝子的过程,让我们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愈发密切、感情愈发深厚。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只有从“心”出发,满怀真挚热情,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在心上、摆在最高位置,我们才能掌握到基层最真实情况,真正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

  一勤天下无难事,“每事问”的工作方法,归结起来,无外乎一个“勤”字。早看窗帘晚看灯,每一户独居老人都不落下;为乡村产业发展把准脉,走遍每一块土地,蹚过每一条河流……要想把问题彻底解决到位,不留死角、不留遗憾,必须一以贯之,持续发力。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发问中,对问题的理解才会变得更加深刻。肯花气力、肯下苦功,就一定能在工作中抓到“活鱼”“大鱼”。

  锲而不舍“每事问”,积小胜为大胜,这样的努力必有所得,这样的奋斗必有收获。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