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把政绩树在百姓心中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2-04-25 14:53 作者:梁彬彬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也鲜明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这些重要讲话,彰显了总书记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根本问题,明确指出了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和奋斗方向。

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从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到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再到抗击疫情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就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向着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以为民造福为最大政绩和根本动力,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树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关键是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连接着千家万户、万家灯火,与群众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无论是出政策,还是抓落实,都要以百姓心为心,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看老百姓是哭还是笑。群众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坐在办公室里想不出来,听汇报听不出来,只有经常到基层走一走,常坐坐群众的“马扎子”,到农家“后院角落”看一看,到田坎上和群众唠家常,多听听群众的掏心话,才能了解真实情况、找到解决办法,决策部署才会充满“烟火气息”,推动落实才会更加坚定有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群众关心的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大事,不能捂着“乌纱帽”做官,而要敢于拎着“乌纱帽”为群众干事,把群众的冷暖记挂在心,以群众之苦为苦,以群众之忧为忧,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政绩为谁而树”,检验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格局境界。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要把政绩树在百姓心中。要对组织和人民负责,追求“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谋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决不能搞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对长远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决不能只顾着眼前利益,只抓容易出“显绩”的工作。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确保政绩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要敢啃“硬骨头”,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棘手问题,决不能遇到困难就绕着走,把难题都留给别人,甘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实事。

(作者单位:浙江省缙云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