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政绩之本在为民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2-03-11 11:19 作者:王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广大党员干部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为民造福作为政绩之本。

  历史和实践证明,真正的政绩是群众需要、认可的政绩,是顺民意、得民心的政绩。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闭门练功”,很少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家常”,摸不到基层鲜活情况,把不准群众“思想脉搏”;有的干部总想在形象工程上做“显绩”,把一些涉及群众长远利益的“潜绩”抛在脑后;有的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运用网络开展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这都是由于没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实现政绩的根本动力。

  只有党性坚强,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要加强和改进干部的党性教育,引导干部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摒弃私心杂念,在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既充分考虑群众长远利益,又兼顾群众眼前难题,决不能以加重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为代价,去办那些超越能力和阶段的事情。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政绩的“第一尺度”。

  要把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到实际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听真话、摸实情,在实践磨砺中提高联系服务群众、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多做“民生琐事”、多搞“雪中送炭”,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把网络作为做群众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做到“拍砖”能接、“灌水”能导,使群众工作更加鲜活生动、更加富有成效。坚持在基层一线识别使用干部,将群众工作纳入干部考核,把工作和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考核重要依据,真正将那些对群众有感情、群众工作有办法、群众基础好的干部提拔重用起来;对那些有私心杂念、群众满意度低的干部,加大调整追责力度,树立重视群众工作、干好群众工作的鲜明导向。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