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民生工作要致广大而尽精微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2-03-03 09:50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这启示我们要把握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干事创业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落实落细、积微成著。

  “致广大而尽精微”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大”和“精微”实质上是宏观与微观、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广大”和“精微”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心怀“国之大者”,做到“致广大”,才能在纷繁复杂中洞悉规律、辨明方向,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明确职责。细节决定成败。“尽精微”要求以极端认真、极端细致、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和小事,“尽精微”才能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致广大”和“尽精微”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尽精微”的目的是“致广大”,“致广大”的结果促进“尽精微”。

  正确处理“广大”与“精微”的辩证关系,既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做好民生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工作面广量大,涉及住房、教育、交通、养老等方方面面,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日常琐事,看似微不足道,却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大局。群众的无数小事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搞好顶层设计,对于解决微观的民生实事能够创造有利条件,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从小处做起,从点滴抓起,不断积小胜为大胜,也能助推宏伟目标的实现,最终使顶层设计的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写好民生这篇“大文章”,既需要大智慧、大手笔,搞好顶层设计,又需要从小事抓起,积微成著,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民生”与“国计”并置,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把坚持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到执政的高度,作为执政的根本目标、价值追求。在做好国家大事的同时,深切关注民生小事,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在解决民生小事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这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深化和拓展,是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是对“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最好诠释。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观”具有原则性、实惠性、持久性,具体涵盖住房、就业、养老等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在宏观层面上搞好统筹,抓好“大民生”,又要从细微处入手,做好“小事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从细微处入手,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心头之困、生活之急、发展之忧,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少做些锦上添花、叠床架屋的虚功。知民生、顺民意、利民事,在“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厚植为民情怀,激发昂扬斗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