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考核是了解班子、识别干部的重要载体,但个别地方在年终考核时,听领导意见、看业绩材料多,关注群众心声少,甚至极个别地方在群众测评中搞“事前安排”,引导群众投满意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干得怎么样,有丑遮不住、有过躲不了。群众满意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尺之一,答好年终考核卷,要用好群众考评这把尺子,融入一线、精准考评,把群众意见听全、把群众反映查实,真正让群众公认的好干部脱颖而出。
年终考核要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让群众参与进来。在考核指标设置上,要在充分调研、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既突出高质量发展指标设置,也因地制宜将人居环境整治、医疗保障、基层治理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纳入进来。在考核操作上,邀请群众参与到领导干部述职测评等重要环节中来,把群众请进门,把工作放到阳光下,让干部在群众评判中红脸出汗、砥砺进取。
考准考实干部实绩,既要看总结汇报、群众满意度测评等纸面情况,更要深入一线、扑下身子,多进百姓家门,深入到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等现场,查看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在蹲田埂、坐炕沿中了解群众对一年工作的真实感受,从乡语口碑中考准干部日常表现。回应群众期盼、增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以及惠及长远、利及子孙的发展潜绩,才是实实在在的业绩。年终考核不能只看“眼前事”,更要立足长远,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长期效应,考核民生项目的发展潜力、未来成效,纵向对比、分析研判,引导干部一棒接着一棒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群众中有智慧,群众中有力量。在考核民生指标时,还需多听群众谈问题、说不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短板,要逐项建立工作台账,完善问题跟踪、立项督办、责任倒查机制,以钉钉子精神一改到底,以问题整改的成效增进民生福祉。对干部身上的“庸懒散浮”苗头,对“慢作为”“不作为”等弊病,结合考核及时“咬耳朵、扯袖子、打大板”,涤荡歪风邪气,提振干部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