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要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党员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才能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敢于斗争是党员干部成长的必要途径,也是应该有的鲜明品格。但要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人缺乏斗争的精神、斗争的勇气、斗争的能力,存在不想斗争、不敢斗争、不会斗争的问题。有的做“老好人”“墙头草”,遇事缺乏敢于动真碰硬的勇气;有的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是“庙里的泥菩萨”,经不起风雨,遇到斗争惊慌失措;有的只顾“搞关系”“惜羽毛”,不讲原则。“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斗争很多时候是不请自来,有时甚至充满着各种风险。不敢斗争、不会斗争,既影响自身成长,也影响党的事业发展。
斗争精神、斗争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职务升迁自然提高。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斗争的思想根基。要有那么一股子敢于斗争的精气神,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和胆魄。敢于斗争,不是简单地好勇斗狠,或者一味地以硬碰硬,而是要做到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要敢于坚持原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做到斗争有方向、有立场,同时也要讲求斗争艺术,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宽肩膀才能挑重担。要立足岗位职责,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真刀真枪中练就硬脊梁、铁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