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省纪委监委正风肃纪检查组在某私人会所明察暗访时,发现一例疑似违规吃请问题。针对被检查对象的托词,检查组运用相关数据库等,很快查明就餐人是某国有企业工程科负责人及施工方负责人。最终,几位负责人因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作风连着民心,作风彰显形象,作风关系存亡。“四风”问题不仅损害党的形象,更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是,在一些人心中一直认为“四风”是小问题、小毛病,纪委不一定管得过来,单位不一定有暇顾及,即使被发现,也难免法不责众……种种意识不到位,导致“四风”问题屡禁不止。
解决问题,就必须分析问题。“四风”问题具体到每个地方、单位和个人,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承担的职责不同、外在条件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以形式主义为例,其最根本就是党员干部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什么督查、检查、考核只求表面光鲜,未能换位思考解民忧,自觉为群众服务、对群众负责,最终导致“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出现。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复杂性,必须严防隐形变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被打的“老虎”和被拍的“苍蝇”中不难看出,大多数落马官员的贪腐之路均是从小腐、小贪开始,一杯酒、一支烟、一杯茶、一次宴请、一份礼物……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失守。所以,要让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心不贪、口不馋、手不伸,忠于职守、履职尽责,就得夯实底线,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四风”问题出现新动向,还得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不断促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提升作风建设治理效能。必须要进一步推进制度的立改废,切实扎紧扎密制度的“笼子”,立好规矩,划出红线,架起“高压网”,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同时切实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防止在执行落实过程中走样变味,制度执行要严防“破窗效应”,增强制度的生命力。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常态化,进而敬畏红线,坚守底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其进行惩处,就能让所有披着马甲的“四风”问题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