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强调,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获奖者为榜样,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四个面向”,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在科技一线孜孜求索,在改革前沿不断突破,勇攀科技高峰。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首要因素。邓稼先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将毕生献给了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袁隆平把为国争光作为前行的动力,在他眼里,“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正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感召下,爱国成为一批批科学家投身科技事业的内在动力。科技工作者要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把自我追求融入家国事业中、把学术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至诚报国落到具体工作中。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科学研究、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同时,我们也面临各种“卡脖子”技术短板,如果没有原始创新能力,想在短期内迎头赶上是不切实际的。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为人先,哪怕下“深水”、涉“险滩”、进“无人区”、做“冷板凳”。在开展创新创造工作时,要像吃了“熊心豹胆”,不怕失误、接受失败,进而在失误失败中找准原因、找到方法、从头再来。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卡脖子”技术问题突破不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要在危机意识和绝处逢生中找到路径方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科技工作者虽为高精尖缺人才,但若没有“问鼎苍穹心向党”的坚定执着、忘却“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初心使命、缺乏“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坚守,恐怕也难有作为。要把自己专注的科研事业当回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甘于奉献,以“十年磨一剑”“几十年如一日”的韧劲静下心、沉住气、挤进去、钻进去,努力填补空白,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真正投身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贵州省黎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