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地方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之年,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对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上站得稳、靠得住、能放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得当,事半功倍。识准干部政治素质,关键是要创新方式方法,优化机制措施,多角度系统化检验干部政治素质,努力画准干部“政治像”。
既要明确重点又要分层分类。干部的政治素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注重透过众多具体的、活生生的现象,描摹出干部政治能力的主要轮廓。一方面,要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和政治自律,细化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具体表现,做到可量化、可比较。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干部岗位和分工,有所侧重地设置干部政治素质考察重点。首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干部应有不同的着眼点。比如,对国有企业的干部应看重其加强党的领导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企业的一面;对群团系统的干部,应侧重看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水平,等等。其次,对省、市、县、乡干部,也应有所区别。比如,对省一级机关干部可侧重政治领悟力和政治判断力,重点看抓大事要事的质效;对乡镇一级机关干部,应更加突出政治执行力和对党委决策部署抓落实的能力。只有分类分层细化区分,才能为干部的“政治像”调好“焦距”。
全方面、多角度进行系统分析、辩证研判。重视以事识人,是深入考核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方法。要用好调研谈话这个基本考察手段,到干部工作单位尤其是岗位现场,广泛听取意见,特别是“他管的”“管他的”等知情人的介绍,系统收集干部在推进重大任务、开展重大斗争、参加重大活动的具体表现和案例,更多“用事实说话”。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任中审计、巡视巡察等成果,在集中考核和平时了解中,画出干部政治素质的“立体像”。从主观上看,关键时刻露真情。要聚焦干部入党、进退留转、评先树优和受处理处分等关键时刻,看其思想、心理、态度和行为,听其言更观其行,听自荐更听众评,看一时更看一贯,看正面表现更留意负面行为,让干部的“政治像”更加具体可信。
信息互通互联推动全面精准。当前,大数据等技术日新月异,为考察干部政治素质提供了科技支撑。一方面,在加强党委统一领导下,严格落实“凡提四必”程序,通过审核档案、核查个人事项报告、查办有关信访和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监督意见等,互通互联干部政治表现信息,把政治品质、道德品行等方面的优点、缺点、疑点查清查透,在反复对比、核实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增强政治素质考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另一方面,对发现有不良苗头或有投诉举报的干部,进行精准查询,多方比对,存在问题的及时调查核实,属于诬告、误会的及时澄清,让政治素质考察更加简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