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节粮减损、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从国际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虫害、极端天气影响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敲响了粮食安全警钟。在这样严峻形势下,我国推行《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无异于增添了粮食供给“有效良田”,为粮食安全开辟了宽广道路。
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其中,大型餐馆、公务聚餐、中小学生群体等是餐饮浪费的“重灾区”,大型聚会浪费达38%,学生盒饭有三分之一被扔掉。面对如此严重的餐饮浪费现象,不仅要完善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刚性约束”,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思想观念,采取“柔性方式”,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貌似小事,可影响面广,牵动效应大,绝不能容忍。要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制度,餐饮服务经营者应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提供“小份菜”“小份饭”,在菜单或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展示页面,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要加强公务活动用餐节约,不能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大吃大喝,应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实行自助餐。城乡居民应遵循“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原则,严格控制酒席规模和标准,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既能减少不必要的粮食负担,保证粮食安全,又能降低处理餐厨垃圾消耗的资源,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单位食堂要落实反食品浪费管理责任,加强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动态管理,实施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学校餐饮节约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加大就餐检查力度;组织形式多样的粮食节约教育活动,倡导营养均衡、科学文明、按量取食,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要把节约粮食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范,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创建内容。只要人人行动起来,既做践行者又当监督者,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让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一定能有效应对国际粮食供应链变化,及时化解粮食安全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