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年轻干部,“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好人主义,就是放弃党性当“好好先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庸俗处世哲学。
“好好先生”不是真正的好人。有的办事不愿负责,怕得罪人,左右逢源,当太平官、逍遥官,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有的热衷于“吹喇叭”“抬轿子”,不讲原则不求真理,见风使舵当“墙头草”;有的只栽花、不种刺,该教育的不教育,该批评的不批评,甚至出了问题,还费尽心机去包庇、掩盖。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要坚决克服好人主义,不做“好好先生”。
敢批评。“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周恩来在《我的修养要则》中说,决心“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一方面,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敢于带头动真碰硬,带头讲真话,鼓励和支持下级坚持原则、讲真话、道实情、提意见,在党内大力营造敢说真话、愿说真话、争说真话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深怀一颗公心,把话放到桌面上讲,大胆讲实话、心里话,不藏着掖着、不拐弯抹角,要敢于“唱黑脸”、动真格,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对错误的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及时“咬耳扯袖”,使其早日警醒,迷途知返。
树导向。好人主义遵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套路”,最终谁也好不了,但为何仍有市场?说到底,还是私心杂念作祟,担心丢选票,影响个人利益。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一些地方存在简单以票取人、重领导印象、重同僚评价而不重百姓认可度、实际业绩的现象,无形中助长了好人主义。各级党委要树牢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考察识别干部要敞开大门,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大胆起用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敢抓敢管的人,支持和保护那些敢讲真话、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党员干部,让坚持原则的人得到褒奖。既要坚持群众公认,又不简单以票取人,积极营造实事求是、风清气正的用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