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人才为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序幕已缓缓拉开,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面对“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时代之问,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历史的成功启迪我们,人是最具活力的因素,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领航员,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强化人才引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紧抓教育培养关键,打通“人人皆可成才”路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难点也在教育。首先,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新时代教育方针指引我们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具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时代新人,“人才”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而是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其次,聚焦“如何培养人”。要激发青少年创新创造活力,锤炼意志品质,改革教育教学,最大限度激发潜能潜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敢闯敢拼的高素质人才。教育的赛道远不止一条,同时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大国工匠”。丰富人才培养内涵,畅通人才培养渠道,真正实现“人人皆可成才”。
树立正确社会导向,涵养“人人渴望成才”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到位才会行动自觉,爱才诚意、用才胆识、聚才良方就是人才发展的最好生态。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通过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广泛的社会宣传,重塑和引导社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尤其是要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自觉抵制不良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成为社会共识。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思想破冰才能引领行动突围,人才不是“速生林”,需要从良好的环境中不断汲取“养分”。除了持续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科研投入,为“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蓄力量,还要对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的创新创业行为给予激励和政策支持,关心关爱创新创业人才,鼓励他们超越突破。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人尽显其才”活力。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不扫清体制机制障碍,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就格外脆弱。一方面,要改进人才管理方式。人才是“育”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才动态数据库,“跟踪式”服务管理。同时要打破晋升流动的“隐形台阶”,因事择人,因岗择人,在科研领域推行“揭榜挂帅”和“赛马制”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造活力,确保各类人才“招得来”还能“用得好”。另一方面,要健全科学评价机制。根据不同行业和岗位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办法,杜绝“一把尺子量所有人”,考“严”考“实”考“细”,让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让科技人才乐于创新创业,让党政人才推动社会治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相互交织,“人人尽显其才”。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这是波澜壮阔的征途,这是万马奔腾的时代,人才活力竞相迸发,集聚众智,强化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激活“一池春水”,奋力书写新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