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社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为技能成才指明了方向、拓宽了路径,吹响了技能报国的集结号。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多措并举,下一番“绣花”功夫,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蔚然成风。
打通培养“高速路”,让技能人才强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毋庸讳言,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与蓄水池。但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学校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与新发展要求较难适应。因此,要打通职业学校与企业、市场之间的“肠梗阻”,探索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市场”等多种模式,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联共建;运用名师带徒、双导师、菜单式选学等培养机制,推动技能人才提素质、强能力、硬本领。围绕当地首位产业、资源优势和自身需求,积极构建产学研平台,对急需的数字经济、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技能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搭建竞赛“大舞台”,让技能人才优起来。士因习而勇,战因练而胜。职业技能竞赛能为相关人才提供展示技能、切磋技艺的比拼舞台,对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起到引领作用。不管是一把泥刀“砌”上世界大舞台的邹彬、痴迷技艺的西式烹调大师沈思静,还是钻研网络系统管理的李兆祺、怀揣汽车技术梦想的敬博家,他们往往通过技能大赛这个大舞台砥砺前行,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要善于搭建竞赛“大舞台”,以技能比赛为桥梁,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激发技能人才展一技之长、大显身手,引导更多青年人迈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提升政策“含金量”,让技能人才香起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有关部门、单位在制定技能人才政策时,要在政治关心、提高待遇、保障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健全政治激励机制,对技能人才中的佼佼者、先进典型,积极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把在上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高技能人才纳入党委联系专家范畴。完善经济待遇机制,树立“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原则,提高政策“含金量”,注重将技能等级、业绩贡献与收入待遇直接挂钩,探索协议薪酬、年薪制等灵活分配方式,激发技能人才的干劲、潜力、奔头。增强服务保障机制,努力解决技能人才在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难题,消除后顾之忧,释放创新创造动能。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