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不止于把事办成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21-07-22 09:57 作者:金之平

  相较于“做到”,“做到家”多了一个“家”字,意味着标准更高,也意味着不止于把事办成,而是要拿出更坚实的担当,用多想一步、多干一些的自觉把事办好。

  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首先要有一颗实实在在的为民之心。当年,为了根治兰考涝、沙、碱“三害”,焦裕禄总是在风沙最大的时候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在雨最大的时候去察看洪水流势和变化,考虑到“雨天,群众缺烧的”,拒绝了村内给他的派饭;一辈子甘当人民“老黄牛”的吴天祥,为了做好信访工作,每天至少走访两三家群众,对找上门来的群众更是热情接待。试想,不把群众放进心里,没有想为群众干实事的意愿,何谈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

  到位到家,意在把问题解决好,必须基于摸清问题这样一个前提,抓住问题要害着力,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末梢、细胞。我们常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来一去不是走个过场,而是在同步拉近身、心两个层面距离的同时,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打捞上来、彻底解决。“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这是“樵夫”廖俊波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时时与群众打成一片,大事小情处处上心,理应成为党员干部的工作自觉和常态。而且,越是深入一线,越能清楚了解民情民意、越能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想要做到位做到家,心里装着责任,还要手里握着办法,针对不同情况和具体问题“量体裁衣”。以老年助餐为例,既要考虑饭菜营养搭配合理性,还要照顾到老人的特殊需求,为此,在一些社区,与老人家食堂配套的微信订餐群、家庭送餐服务等应运而生。把工作“做到家”是个精细活,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有社区书记专门绘制了特殊群体“民情图”,谁家有困难、有特殊需求一目了然。以“需求”为半径打开思路,既有跳出问题看问题的统筹安排,也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拆解开来,当群众竖起大拇指,工作就算做到了家。

  工作做到家,说到底,就是责任尽到家,是怎么干的问题,也是怎么看的问题。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追求,把为群众服务当作一种信仰坚守,如此深入进去,就不会是负担,而是自然而然的人生追求。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