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保障时间与精力就是保护创新能力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18 09:03 作者:席晨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了研制核武器,埋名戈壁2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培育超级水稻,一生扎根稻田间……科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一再证明,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技人员持久的时间投入、日积月累的求索钻研。

  没有专注,哪来突破?缺少坚守,何以创新?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有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留给科技人员,保护他们对学术的“痴”,对名利的“钝”,才能让其在科研的世界里心无旁骛、挥洒热情,用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新时代的“科学春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所指出的:“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不能只做“加法”,还要善做“减法”。政府和社会要建立保障机制,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中,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少一点科技人员参加,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躁,只有研究真问题、做好真学问,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真正的研究事业,焚膏继晷,兀兀穷年。走红全网的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怀抱矿泉水、手拎大馒头”,生活简朴、忠于所爱,一心专注于数学世界,才取得一项项傲人成绩。孜孜以求的专注与定力,是他身上最为闪光之处,也给予了社会一股向上清风。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中国科技需要更多心怀大义的“探险者”。广大科技人员要以甘坐“冷板凳”、甘当“苦行僧”的恒心与韧劲,潜心治学、刻苦攻关,如此才能在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中不断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期待更多科技人员可以轻装上阵、潜心登攀科学高峰。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