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因为群众所普遍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是我们找准服务人民契合点和落脚点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个别群众所关心的非典型性问题,看似独立存在,背后却往往蕴藏着带有共性的苗头和倾向,同样应成为我们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就是抓住了学史力行并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利的“牛鼻子”。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当有清楚的认识和务实的行动。
办实事,关键在办,核心在实。“办”就是要真办事、办真事,说到底就是一个行动问题。现实中,有的干部习惯于喊口号、作表态,常把服务群众、造福人民挂在嘴边,实际上却将宗旨意识抛于脑后,信奉“宁可闲着不能累着”的庸人哲学,光说不做、只讲不干,“脚丫子跟不上嘴皮子”;有的干部服务群众搞“借花献佛”那一套,把组织行为、组织关怀说成是自己的奉献、个人的担当,把完成组织的“规定动作”硬说成是个人办实事的“自选动作”,这种做派在干部、群众中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办实事的“实”,就是要出实招、求实效,归结起来就是让群众真正得实惠。有的干部错把办实事理解成办大事、办要事,一味追求那些规模大、影响广,以及有轰动效应、宣传效果并能引起领导重视的事情,却忽视了群众眼前的急事、难事。有的干部服务群众只重过程不重结果,不重视群众满意与否、效果显著与否,脱离实际,远离实践,不解决实际问题,光围着形式打转转。
事实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心为民、实事求是,谁虚情假意、敷衍应付,群众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特别是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之时,更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敷衍塞责。因此,能否把办实事活动落到实处,不单单是一个涉及党员干部个人党性和作风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党的整体形象的重大政治问题。
党员干部要善把小事办成实事,要充分结合本职工作,增强服务群众的问题意识,多些一线工作法、基层方法论,常进万家门、善访万家情,持续排查工作所涉及的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盯紧群众身边柴米油盐小事、衣食住行常事,下功夫查摆问题、问需于民,把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找准查实。与此同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真正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切实提高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构建和维护好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共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