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刻意“沉默”也是失职

来源: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7 10:58 作者:付彪

  《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发现,当下基层存在一批“沉默干部”,他们谨守“为官慎言”、信奉“沉默是金”,或被迫、或主动选择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这种干部“群体失语”现象正在基层抬头,损害干事创业氛围。

  光明磊落讲真话,坦诚无私道实情,是党员干部立身处事的准则,是坚持原则、勇于负责的体现,与“沉默是金”南辕北辙。在现实中,“沉默干部”的心态不尽相同。有的是不学习不思考,遇事凭感觉,张嘴就露怯,底气不足不敢说,水平不够不会说;有的是“老好人”思想严重,你好我好大家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担心说真话、道实情遭报复丢选票,明知不对也“少说为佳”。这既有干部自身原因,也与政治生态有关。正如有的基层干部说:当地谁提意见谁当“接锅侠”,谁反映问题解决谁。

  说真话、道实情,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操守和政德。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赋予了党员干部充分的监督权、建议权。个人私域范围内“沉默是金”,很多时候可能确实是一种美德;但在涉及权力监督、公共事务等方面,如果刻意“沉默”,避实就虚,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将破坏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尤其是面对错误不指出、不纠正,只会纵容小问题一路演化成大麻烦。

  沉默不是金,实事求是才是金。改革闯关夺隘、发展攻城拔寨,呼唤务实的作风、担当的胸襟。每名党员干部要自觉摒弃私心杂念,积极建言献策,敢于发声、善于表达。当然,说什么、怎么说,也要做足功课,深思熟虑,不能信口开河。同时,要严格执纪问责,完善容错机制,让刻意“沉默”不作为者失掉位子,让“一团和气”没有市场,让广大干部讲真话、道实情没有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