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谈到“年轻人躺平的问题”,他说,董明珠和他聊,他们这一代企业家要激起年轻人的奋斗精神,不能鼓励打游戏、借款消费,而是为中国创造财富。俞敏洪称,现在年轻人躺平,太佛系的话,国家的未来靠谁做?
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语,“躺平”通俗地说就是佛系、低欲望,对很多东西失去兴趣与热情,缺乏信心与斗志。在基层单位,似乎也存在一大批“躺平”的基层干部,这值得高度警惕。基层干部成为“躺平”干部,原因很复杂,但仔细想想,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因为年龄大、资格老,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再进一步几乎不可能,于是不思进取“躺平”;二是不敢担当,一些基层干部依然存在“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思想,导致他们遇事绕道走,沦为“躺平”干部;三是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于是遇事能推就推,成为“躺平”干部。
“躺平”干部,阻碍基层工作的良性推进。“躺平”意味着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基层干部一旦沦为“躺平”干部,就会缺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就会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上心,以这样精神状态是很难高质量推动基层工作的。
基层工作头绪繁多、任务繁重,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必须调动和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各级党委必须精准施策,打好治理“躺平”干部的“组合拳”。一是要严格考核。要通过考核,通过结果运用,让干多干少不一样;二是要强化监督问责。要通过奖勤罚懒,通过精准问责,让“躺平”干部付出代价。三是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要通过培训,让他们想干事、能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