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自觉培养精准思维习惯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1-06-01 09:36

  “精准”不仅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培养精准思维,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对策”“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精准”,顾名思义,即精细、准确。强调“准确”,要求在工作中做到精准到位、精准发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在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精准治理上下功夫。强调“精细”,要求在工作中始终保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排斥大而化之地抓工作。精准思维还强调“具体”,要求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切实有效地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不能满足于只提一般性的原则要求,排斥笼而统之地抓工作。

  精准思维是做好一切具体工作的有效思维方法。在深化改革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在扶贫开发方面,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将精准思维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在从严治党方面,强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培养和运用精准思维,党员干部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深入调查研究。深入调查研究是提高精准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不可能做到“精准”。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的基础和前提。各种思路办法举措的精准程度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掌握程度。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

  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大呼隆抓,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任何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都需要一步步进行,在进程中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思路办法举措不管多精准,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狠抓落实就要不回避问题、不避忌矛盾,勇于攻坚克难,真干、实干、苦干、巧干,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持之以恒,积小胜为大胜。

  精准与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追求精准,就得要有胆有识、抓铁有痕。何为“有胆”?正确的,敢坚持;不对的,敢批评;错误的,能改进。何为“有识”?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把握规律,有正确的方向,有科学知识。何为“抓铁有痕”?精心尽心、敬于职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培养精准思维习惯,注重落实落细落小,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精细操作,精准施治,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