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劳,万事全包;做多了不算苦劳,做好了不算功劳;哪里需要哪里搬,辗转各个部门打零工。”日前,半月谈为基层新人的“画像”引起了广泛热议,基层年轻干部成长也再次成为焦点。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源头活水,面对基层新人成“超人”的感叹,必须以全链条培养重塑年轻干部对组织政治上的依靠和情感上的信赖。
因岗择人,“选”出好苗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基层工作琐碎复杂、任务急,年轻干部干劲足,工作积极性高,哪里需要哪里搬成为常态。虽然工作的多样性能够锻炼综合能力,但是只“多”不“精”会耗费年轻干部过多精力,长此以往不利于专业水平的积淀,看似事事都能干的“多面手”,实则样样不精“走马观花”。对基层新人,要加强组织规划,根据专业特长、性格特点、长足发展安排合适岗位和工作内容,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引导他们成长为行家里手。同时,要营造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工作氛围,给年轻干部“松绑”,在干事创业一线识别特长优势,如此才能“选”出好苗子。
跟踪培养,“育”出好人才。优秀人才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再好的苗子少了管理也可能“长歪”或者“孱弱”。一些“啥事都干”的基层年轻干部,精力不足产生疲倦是一方面,对未来缺乏方向感则是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探索建立了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年轻干部数据库,谈心谈话制度、“传帮带”培养机制,制度有了,关键在于执行。要真正发挥好成长档案的动态管理作用,数据库的培养储备作用,谈心谈话的思想研判作用,“传帮带”的引领示范作用,“育”出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敢做“热锅上蚂蚁”的好人才。
合理使用,“用”出好风气。培养的目的在于使用,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个人努力,更离不开组织培养。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改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是新时代组织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干事创业一线考察识别出来的优秀年轻干部,尽管跟老同志比还是“新人”,论资排辈还“资历尚浅”,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不压担子,不在吃劲岗位上磨炼,不仅会消磨积极性,还不利于形成干事创业良好氛围。用错一个人挫伤一大片,用好一个人则能激励一大批,“用”好基层优秀年轻干部,“用”出好风气,激发出年轻干部敢为人先、争当时代弄潮儿的气魄,才能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基层年轻干部面对压力和困境首先要敢于自我突破,珍惜在基层“蹲苗”“起步”的淬炼。同时,组织要全链条培养,“扶上马送一程”,真正让年轻干部在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让基层成为干事创业的沃土。
(供稿:潼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