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一份加了红头的《信息公开申请告知书》在网上被疯传。这份红头文件不仅用句重复,且落款和内容自相矛盾。当天下午,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出通报回应,情况属实,并已经启动问责程序。(据澎湃新闻网5月16日报道)
网传图片显示,这份抬头和落款均为“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印章为“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政府信息公开专用章”的红头文件,不仅重复出现“本机关不是您所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的用语,还自相矛盾地写道“建议您向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信息公开”……既说自己不是信息公开的主体,又让市民“找自己”,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不少网友表示,第一次看到这么不负责任的“红头文件”,可谓是越“告知”,越让人糊涂。
红头文件本应严肃、准确,然而近年来红头文件出现错字、病句等低级失误并不罕见,本次事件中的红头文件更是错得实在离谱。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此事的通报中称,湘江新区国土规划局经办人和相关责任人工作不细致、不认真,出现严重工作失误,暴露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突出问题,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公文,从出稿到签发,至少应经过科室负责人、机关主管领导两层审核;就算一位工作人员“不细致、不认真”,相关人员“集体不清醒”也属实罕见。
文风不正,缘于作风不实。“红头文件说不清自己是谁”,恐怕是压根就没想把工作做细致、对群众只是在敷衍应付——你申请信息公开,我回复了、走完程序就完成任务了。至于说,是否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是否解决了问题,相关人员未必真正关心。
因此,红头文件出现严重错误,追究责任是必要的,但如何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才是重点。一方面,必须建立和完善问责制度,让文件制定和下发告别“零责任成本”状态,用严格的制度来保证红头文件的严肃性、准确性。另一方面,只有彻底消除各种例行公事、敷衍应付的工作作风,事关民生福祉却“说不清自己是谁”的红头文件才能不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