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这既是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谆谆教诲,更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明确要求。广大年轻干部当牢记总书记嘱托,牢固树立为民办事、为民造福的政绩观,以百姓心为心,做好“老百姓的官”。
“老百姓的官”当葆有民生情怀。从古至今,有很多饱含民生情怀的官员典范,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从历史上的包拯、海瑞到今天的孔繁森、廖俊波等,虽身处时代不同,但他们都始终心怀百姓。领导干部做事,首要的就是对群众充满感情,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对群众少讲“不能办”、多讲“怎么办”,少讲“等会儿办”、多讲“立即办”,把民生情怀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
“老百姓的官”当深入一线办事。有些干部面对领导能侃侃而谈,可一旦与群众沟通,往往三句半就冷场。试问,沟通都不会,还怎么了解真实情况。因此,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说教,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研,少一些“拍脑袋决策”,多一些“现场办公”,真正深入田间地头、果园圈舍、山涧河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才能找准对策、找到办法、找出答案,真正做到密切联系实际。
“老百姓的官”当时刻担当实干。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所有的决策部署最终要靠真抓实干。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毛相林、刘虎等一批真抓实干、鞠躬尽瘁的好干部。他们时刻不忘人民的期待与嘱托,扎根基层,深入地头,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广大党员干部应以时代楷模为标杆,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唯有把一切工作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才能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唯有担当实干,才能砥砺出面对任何工作甚至是面对委屈、面对质疑、面对否定都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底色,才能始终保持一颗公心做事,当好“时代的实干家”,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