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就地过年”期待更多人加入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8 11:04 作者:杨玉龙

  元旦、春节将至,为防控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各地相继有所行动。眼下疫情相对严峻的北京市日前出台多项防控措施,其中包括提倡市民群众在京过年,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在京过节,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确需离京的要严格审批管理等。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众多游子的心声,但是在疫情尚未彻底结束的当下,尤其是一些地方多点散发零星病例的呈现,已给全社会敲醒了警钟——对新冠肺炎疫情绝不能掉以轻心,“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必须始终绷紧的弦。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表明,唯有全民皆战、共同努力,严防死守,才能有效遏制疫情,有效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与伤害。

  “就地过年”虽只是倡导不是强制,但是为了自己及家人,也为了全社会,就不妨多些容忍。“非必要、不流动”,当成为疫情当下人们的共识与“标准”行为。事实上,返乡探亲、走亲访友、聚餐聚会等活动,看似畅快一时,但很可能埋下诸多风险。而人们“忍一忍”,损失的是一时与“小我”,但却在为疫情防控与社会安宁作贡献。

  近日,中办国办同样明确提出,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减少“两节”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这同样需要人们的支持,做好“就地过年”的思想准备。

  在国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确诊病例尚未彻底消除的当下,仍需要每个人继续今年年初期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精神。无论是个人防护,还是落实好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均应该未雨绸缪、尽力为之。如北京市,已经提前对春节期间的交通作出预案——备足公共交通运力,公交、地铁等视情增加车次,科学控制满载率,地铁按90%限流,降低乘车人员密度,满足市民安全出行需求。对于全国各地民众而言,在此背景下,“就地过年”不仅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一种公民责任和文明素质的体现。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