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专项考核要“四两拨千斤”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0-12-28 10:23 作者:刘文晓

  专项考核侧重于对领导干部完成重要专项工作、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应对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专门考核。现实工作中,个别单位组织开展专项考核时,还存在“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现象,重点不够突出,缺乏对基层问题的回应,导致结果的公平性和科学性打了折扣。只有握紧“拳头”、突出重点、靶向发力,专项考核才能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专项考核出现“啥都考”现象,与个别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领导能力和专业素质不强等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如果事事追求完美,每项工作都想发挥到极致,会导致基层精力和资源难以保障,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干部对政策和业务缺乏研究,对工作推进的方向和重点思路不清,加之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不够,出现考核逻辑混乱的现象,或者考核规定过于具体不利于基层改革创新,或者“一刀切”式地把相关工作都纳入专项考核。

  考核是风向标,设计专项考核内容,要在引领解决关键性问题上持续发力。要聚焦大事要事,深入摸排调研关系整个行业走向、涉及工作全局的重要事项,注重从宏观上把握构成要素、设置考核指标、确定考核方法,提高专项考核引领基层关注大事、精准把握方向走势的功效,避免因为考核过于繁冗复杂造成基层工作混乱、方向不清。

  考核只有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才能实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各地资源禀赋、工作基础各异,组织开展专项考核,不宜“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药方治百病”。一方面,要聚焦年度计划规定的总要求,从宏观上科学设置基础指标,管住总、把方向,另一方面,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设置差异考核指标,鼓励基层单位立足实际各有侧重地推进重点任务,推动形成多点开花、亮点遍地、充满生机的发展局面。

  专项考核高度聚焦单项工作,贵在精准、专业和客观。在考核方式选择上,除了采取自上而下考核的方法,还要注重邀请行业领域内权威专家学者、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参与考核,防止“闭门造车”。要灵活采取第三方评估、管理服务对象评议与内部考核相结合的多元方式,根据专业性要求程度的高低合理确定占比,在考准考实上用心用力,倒逼有关部门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提升效能。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