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为官,总有上任和离任之时。于上任时的风光无限相比,离任时场景却不尽相同。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虽然任职时间不长,但离任之时群众有万千不舍,打心底里还想留他再任几年;而有的虽自感“辛苦多年”,但群众对他们平平淡淡没啥感情;有的还没到任期,群众就盼他离开,更有甚者虽已离开,群众依然骂声不断。从一定意义上看,群众对领导干部离任时的态度是一种语言,它既是情感的表达,也是情绪的反映,折射出一名领导干部在任时工作的好与坏,人品的优与劣,在群众心目中地位的高与低。
纵览古今,那些离任时让群众依依不舍的官员大都人品优、政绩好。他们在留下实绩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厚重的精神财富。《后汉书·循吏列传》中记载,刘宠离任东平县,“百姓将其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几位头发花白的古稀老人手捧百钱赠送,盛情难却之下,刘宠取其一枚抛入水中,留下“一钱太守”的美名。明代清官海瑞离任淳安县县令时,家家户户在门前供桌上摆一碗清水和一面明镜,颂扬他“清如水、明如镜”的官德。清朝康熙年间嘉定县令陆陇其离任时,老百姓执香携酒、夹道欢送。有人赠诗赞道:“有官贫过无官日,离任荣于上任时。”这些典故对当下的党员领导干部具有教育和借鉴意义。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党员领导干部离任时群众对他们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他们在任时对待群众的态度。进而言之,想要群众诚心服你、真心赞你,最主要的是多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真正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期盼什么,及时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的思想变化,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把党的温暖送进群众心中。
群众是讲感情的。广大群众真正有了获得感、幸福感之后,那种朴素的情感自然会流露出来。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离任时群众的态度是为官者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现实检验。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自警自省,慎独慎微,真抓实干,时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力争在自己的任期内多为群众办实事,树好党员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为民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