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制止餐饮浪费须刚性约束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25 08:45 作者:汪曼莉

  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为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建章立制。草案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同时,制作“大胃王吃播”、涉嫌浪费粮食的音视频等内容,或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由倡导节约的“光盘行动”到治理食品浪费“入法”,国家对餐饮浪费行为加上“紧箍咒”,其背后的原因众所周知:餐饮浪费现象屡禁不止,未得到根本遏制。身边可见的是酒桌宴请上的“大方”和“豪气”:点一大桌子菜,鸡鸭鱼肉海鲜等样样都上,觥筹交错完,盘子里还剩一大半没吃。视频里播的是堆积如山的食物,被所谓的“大胃王”吃掉,而实际却是转身吐掉,浪费严重。现象背后是数据的印证: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是被浪费掉的。除了在消费环节的浪费,粮食损失浪费还存在于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

  粮食浪费的另一面是粮食安全问题。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粮食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部分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尽管在此次疫情中,我国的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稳定,保持了社会稳定,但疫情的发生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抓好粮食生产、树立爱粮节粮观念,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也是为何今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被多次提及。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近几年,我省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今年又开展了“文明餐桌”实践行动,建立省级“文明餐桌”工作协作机制,引导全民参与,适量点餐、不剩菜、不剩饭已成为大部分人的自觉行为,“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是,食品浪费仍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是治理“舌尖上的浪费”、遏制餐饮浪费的必要手段。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不仅要提倡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呼吁遵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传统美德,让新美德替代旧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形成合理消费、文明消费的理念,更需要用立法刚性约束,将餐饮浪费纳入法治轨道,建立规范的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对严重的浪费行为施以法律制裁。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