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锻造“为人明镜”的品质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2-07 08:53 作者:何冠军

  著名将领许光达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赫赫战功彪炳史册。1955年,全军实行军衔制,中央军委准备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许光达得知后,“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接连写了三封恳辞信,请求降衔。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高扬起这份《降衔申请》,赞道:“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综观党的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发展时期,都有无数优秀的共产党人,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标准要求自己,心存浩然之气,看淡得失、看重责任,锻造自己“为人明镜”的品质,以终身的实践为公众立标杆、树榜样,成为团结群众、凝聚力量的强大磁场。张富清老人多次立功并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却一辈子深藏功名,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终身专注于核潜艇研发的黄旭华,为国为民做出了“惊天动地事”,在名利面前却甘做“隐姓埋名人”;“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在福建东山留下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风俗的谷文昌等等,在群众心中,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明镜”。

  “明镜”贵在“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擦拭自己的思想和精神,让入党誓词始终在内心熠熠生辉。正如哲人所言,“高擎火炬的人心中必有火炬”。被人称为“明镜”的共产党人,他们之所以有令人敬仰的英雄行为,关键在于他们心中有“光亮”,这“光亮”就是党的理想和信仰。实践证明,共产党人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就会生长出强健的精神系统,抵抗各种病菌病毒的侵蚀,使内心世界一片光明,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为人明镜”,不可缺少自知之明。1948年2月,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在瓦子街地区打了一场歼敌两万余人的漂亮仗,很是满意。在从前线阵地回指挥所的路上,他突然停下来,把皮带往左手掌上一打,自言自语道:“彭德怀啊,可不敢骄傲,不敢骄傲啊!”一些党员干部干出了成绩,在受到组织肯定和群众信任的同时,容易陷入鲜花和掌声的包围中,过高评价自己,自我膨胀。越在人生的高光时刻,越要时刻保持自省自警自励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自知之明,守住内心的方寸,成就一个优秀共产党人的精彩人生和辉煌事业。

  “为人明镜”,就要勇于照鉴帮助同志。新中国成立后,开国将军徐海东在大连休养。凡来人探望,将军常问:“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将军夫人提醒说:“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怎么好这样问。”将军却回答:“净说好听话,算什么老战友!”徐海东的“三问”,直接、尖锐,甚至可能让听者难堪,却像透视内心的“明镜”。只有不留情面、直击问题的批评,才能担当起“明镜”的责任。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对贪腐苗头视而不见,纵容默许,只会害了同志,最终也害了自己。

  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每个共产党人,都应鼓起理想信念的风帆,锻造自己“为人明镜”的品质,用共产党人的精神感染他人的精神,用共产党人的干净干事振奋起整个社会的精气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书写共产党人的新传奇。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