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更多元的人才 更开放的心态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7 10:23 作者:万丽君

  11月24日,流量明星杨超越被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作为特殊人才引进的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对于城市引才的讨论。无论是此前李佳琦被上海崇明区引进落户,还是安徽阜阳的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上“杭州高层次人才”,彰显的都是城市人才观的变化。而对新式人才的接纳和包容,正是城市开放性的体现。

  城市迸发活力,关键在于人才。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产业优势,更不会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城市规划理论中有一个词叫“韧性城市”,说的是城市系统在软件和硬件上能缓和外界冲击,在较短时间内从风险中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只有人才集聚得越多,城市发展底气才越足、“韧性”才越强。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推动。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转向于依托创新,增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这种“转换”,人才资源是支撑。而随着新的经济形态和职业岗位不断涌现,人才的定义不再局限于高尖端行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新兴行业的佼佼者都可被称为人才。因此,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抢人才”,其实抢的是产业、科技等要素带来的发展潜力。

  人才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要素的流动,其中蕴含着充沛的发展动力。此前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优秀毕业生不再扎堆于北京、上海,而是更均衡地选择其他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离开大城市”的现象正在变得普遍,或许意味着以长沙为代表的新经济活跃城市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虽然薪酬与北上广深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较低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无疑增加了新一线城市对人才流入的吸引力。

  面对多元化的人才,需要更开放的心态。只要符合发展的实际需求,就是城市需要的人才。对于长沙而言,从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到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从“东亚文化之都”到“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这些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的战略布局,尤其需要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带来的创新动力。唯有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吸引人才,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人才,方能以人才支撑引领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为发展增添更大动能。

  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城市选择人才,因为只有依托人才队伍,持续加强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选择城市,因为城市能够提供其茁壮成长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除了引以为傲的“房价洼地”诱惑之外,长沙也应拿出更有含金量的举措,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努力为广大人才创造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人才与城市真正实现同发展、共繁荣。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