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员论坛 / 泾渭时评 / 正文

“蓝领”评职称 待遇需贯通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27 08:20 作者:张全林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通知,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时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贯通机制。

这个通知的看点,不在“蓝领”评职称,而在于“贯通”二字上。若说“蓝领”评职称,并非是从现在开始,以前就有“几级工”之说,实质上就是技能人才的职称,可以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但其与“白领”职称的区别,在于不能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因为“蓝领”和“白领”执行的是两套不同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二者互不相通。

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让“状元”们享受到同样的福利待遇,才是关键所在。“蓝领”评职称是对快递员、育儿嫂等新兴职业的认可和支持,有利于他们增强职业认同度和荣誉感。但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他们的付出给予相应的利益回报,这样才能更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从业创业热情。如将技能型人才纳入人才安居政策适用范围,提供人才公寓、发放租金补贴,还有政府特殊津贴、企业占股、岗位津贴、带徒补贴等,只有把这些福利贯通了,才能体现技术职称评价改革的意义。

实际上,随着工资市场化机制的建立与改革的深化,职称对薪酬的影响已让位于市场选择。一个员工该拿多少月薪,说到底是由市场决定的,已不是光看有什么职称或头衔。如今一些“蓝领”的收入比“白领”高,已不是稀罕事。职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于给劳动者带来荣誉满足和同等社会福利。而在社会福利方面,对专业技术职称都有明确的说法,对技能型人才还缺乏顶层设计,至少还没有全国性的较为具体的文件规定出台。这就意味着,技能型人才即便评上了职称,在落实社会福利平等待遇上,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别。因此,要真正体现“蓝领”职称的价值,还需要在待遇享受上制定细则,一并贯通。

随着新型职业层出不穷,“白领”与“蓝领”的界线越来越模糊,或者说“蓝领”越来越多,牵涉的群体更大了。在明确“蓝领”能评职称的同时,有关部门还需建立健全相应职称获得相应待遇的机制,推动用工单位、用工城市加以兑现。只有配套制度跟上了政策规定,才能让“蓝领”职称真正激发出劳动者从业活力、创业热情、创新动力。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